仿佛一本厚重的立體書籍,“人民檢察第一門”穿過一段段崢嶸歲月向我徐徐展開,一張張泛黃的檢察人員任命書讓前輩的奮斗經歷觸手可及,駐足在比我年齡還要大的檢察工作老物件旁,我紅了眼眶……
2019年12月入職檢察機關后,我有幸被選為吉林檢察展館講解員。初進展館,大為震撼。初次了解展館后,我在工作手記里寫下這樣一句話:“講解工作是精神的傳承,責任的召喚,嶄新的經歷?!?/span>
“大家好!歡迎參觀吉林檢察展館。成立于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吉林省人民檢察院,70多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初見一萬多字的講解文稿,我感到壓力巨大。為了盡快記住這些“生僻”字,每天下班后都要進行集中“充電”。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檢察工作專業性很強,有些內容記住了但不能完全理解,要想向參觀者講透徹,就需要更多、更全面地掌握文字背后的內容。
于是,我沉下心,一邊閱讀檢察專業書籍,一邊背誦講解詞。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慢慢地,那份萬字講解詞不再是冰冷晦澀的文字,而是一串長長的檢察文化密碼,它攜著如歌歷史、滾燙初心,穿越時空向我傳遞著信仰與忠誠、使命與擔當。
就這樣,我懷著無限憧憬反復推敲著講解詞的一字一句,并把講解詞錄制成音頻,變成生活里的“背景音樂”,上班路上、下班之后,不放過任何時間空隙,反反復復聽。終于有一天,我對著鏡子“完美演繹”了整個講解過程。于是,我懷著希冀、忐忑、緊張的心情期待著第一次講解任務。
沒想到,我首次上場的經歷并不完美。那次來參觀的嘉賓是一位對檢察史非常有研究的老前輩,講解過程中他時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這讓平時還停留在機械練習、簡單背稿的我亂了陣腳,講解時多次出現漏講、重復講等磕磕絆絆的情況。參觀結束后,我的衣服因為緊張而浸透了。
第一次講解的挫折并沒有讓我氣餒?;氐郊依?,擦掉難過的淚水,我決定將自己再次置身于檢察歷史的隧道中,去感悟歷史的力量、前輩的精神。在吉林檢察機關恢復重建的那段時期,百廢待興、設施不健全、人員不完備,困難重重,但當時擔任吉林省檢察院檢察長的李向武同志秉持拓荒精神,走出一條脈絡清晰的吉林檢察之路。這種奮勇向前的精神給了我莫大的鼓舞。
漸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考驗講解員能力的不僅僅是將講解詞倒背如流,而是深度講解的能力、隨機應變的節奏把握,以及對展館設計理念、意圖的深刻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講解語言和陳列語言在同一個頻道內。特別是面對人流量高峰時,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不慌的定力不可或缺。
我迅速調整狀態,更加充分地準備每一場講解,認真了解參觀嘉賓的身份、人數,根據場景需要和時間要求梳理講解內容?!澳阌X得我這次講得怎么樣?”“如果我能那樣說,再連貫一些會不會更好?”每場講解后,我都會與同事們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
就這樣,經過一次又一次歷練,我欣喜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參觀后對我們的“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欣慰于援藏援疆干部們把在展館門前的合影視作珍寶帶回他們的第二故鄉;更感動于鄉村振興幫扶縣的思政老師們“還要帶學生們再來一次”的不舍,孤兒學校的同學們在參觀后對我說“姐姐,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樣”……
“向前走,但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走到再遠、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過去?!泵看沃v解對于我來說都是一次特別有意義的“出征”。一晃三個春秋過去了,我一步步深刻理解了成立吉林檢察展館,成為一名展館講解員的意義。
吉林檢察展館是吉林檢察工作的一面旗幟,更是一方重要的宣傳陣地。每一次講解,看似是講解員的個人展示,背后其實是組織陳列、設備操作、系統維護人員整個團隊的傾情付出。作為吉林檢察展館的一名講解員,我暗暗激勵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更要學習王利斌書記8年堅守駐村一線,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學習郭恩惠副檢察長面對病魔毫不退縮,重傷不下火線的拼搏精神;學習吳慧清檢察官深耕信訪一線、默默堅守的敬業精神,不斷提高講解能力,更好地講述吉林檢察故事。
在寫下這篇文章時,我又收到了一周之后的講解任務:50余名中學生將來展館上一次特殊的法治課。我提前為每名學生準備了一份普法小冊子,希望他們通過我的講解邂逅一片璀璨的法治星空。
作者/黃 錦
來源/檢察日報